2013-12-31 · 華語/流行音樂
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新人「拉卡‧飛琅」沈潛5年刻劃生命流浪詩篇不辭千里遠赴雲南拍攝,重回那一處溫暖靜謐的瀘沽湖畔極少數民族-賽德克族的善戰勇士與女兒國摩梭人的不期相遇在摸索試探之間擦撞出最燦爛的原鄉音樂火花當言語是歌,世界就是家華納音樂2013年壓軸巨獻 要世界聽見音樂的力量關於拉卡‧飛琅 :極少數民族─賽德克族的勇士 X 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新人「拉卡‧飛琅」是來自台灣最少數民族─賽德克族的原住民歌手;他曾經在2004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飛‧回家」,並獲得2005年第16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流行音樂專輯演唱新人獎」。2006年,發行個人第二張母語創作專輯「想飛」後,更參與電影、戲劇演出、配樂及主題曲創作。或許你會覺得他眼熟,在2011年上映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除了有他精湛的演出之外(飾演荷戈社頭目─塔道‧諾干),主題曲「看見彩虹」更是由其親自編寫詞曲(當時名為拉卡‧巫茂),並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這是拉卡‧飛琅最廣為人知的演藝音樂成就。●關於「流浪的歌」專輯:要世界聽見音樂的力量2008年,拉卡‧飛琅入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隻身前往瀘沽湖流浪了三個月。身為台灣最少數民族─賽德克族人,他選擇前往同樣屬於少數民族的摩梭人故鄉─瀘沽湖,絕非偶然。這段時間,他決然拋開身邊一切牽絆,將自己放逐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卻因為音樂而與當地居民產生緊密的連結。拉卡‧飛琅在素有「女兒國」美稱的摩梭人故鄉流浪的這段時間裡,徹底融入當地生活,從一開始的不被信任、懷疑有其目的,到後來卻與當地居民成為非常好的朋友,這段過程可說是非常珍貴的寶物;他閒暇時都在瀘沽湖畔彈彈唱唱,甚至教導當地小朋友彈吉他,更採集當地人聲以及樂器做為創作靈感,將當地的傳統歌謠曲調寫進自己的創作中,成為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世界音樂,讓不同文化的兩方藉著音樂得以交流。在拉卡‧飛琅結束為期三個月的流浪返台前,收留他的當地居民甚至希望他不要回去,希望他留在當地給他找個媳婦,讓拉卡‧飛琅感受到無盡的溫暖,雖然最終還是得離開這個女兒國度,但他心中已下了決定,當專輯完成後,一定要再回去當初給予他無盡創作靈感的這塊土地。2013年的尾聲,這張專輯「流浪的歌」終於完成。拉卡‧飛琅懷著感激的心情,踏上歸途;他帶著這張耗時5年才完成的作品,回到那個曾經不吝惜給予他溫暖與笑容的地方,他感謝這些美好的聲音和樂曲,讓人與人之間超越了文化與民族的隔閡,讓這個世界擁有共通的語言─音樂,與最純真、和煦的微笑。當言語成為了歌,世界就是每一個人的家。●關於歌曲「瀘沽湖」:一個充滿包容與溫暖的音樂熔爐瀘沽湖是雲南第二深的高山湖泊,從鄰近城鎮要抵達瀘沽湖,至少需在蜿蜒山路耗時6個小時,終能抵達,別無他法;也正因為前往瀘沽湖的交通如此不便,湖邊的居民才擁有近乎與世隔絕的美麗土地,與純粹無染的真性情。「瀘沽湖」這首歌即是拉卡•飛琅在5年前於瀘沽湖畔寫下的歌曲,當時身為流浪背包客的他,沿路搭著好心居民的便車,大部分時間則靠著雙腳徒步行走,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與體力,才來到了這神祕的瀘沽湖畔。在親眼見識到瀘沽湖的壯闊與美麗多變的表情後,他感動地寫下了這首歌,歌頌著眼前美好到不可思議的遼闊景色,以及遇到的人們的親切純真,這首歌可以說是拉卡•飛琅這趟流浪行程的第一個驚歎號,為所有人打開了流浪異鄉的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