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8 · 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一直將貝多芬視為偶像,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一樣,採用D大調,雖然說,布拉姆斯在創作這首小提琴之前,曾經在遊歷義大利的旅途上接受了文化與景色的啟發而產生靈感,過程中也受到提獻者,也就是當時的小提琴大師姚阿幸的協助,但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避開了華麗的炫技,而著重在深刻精神層面的內涵與恢宏的格局,與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在精神上相互呼應,則是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之所以偉大的重要原因。巴倫波因曾經回憶道,帕爾曼克服自己肢體上的不便,努力成為傑出小提琴家的精神,最令人感佩。帕爾曼與巴倫波因從小在台拉維夫就認識了,不過一直要到廿世紀的六○年代晚期才有正式往來的機會。巴倫波因與帕爾曼同為猶太人,並且幾乎同個時期在西方樂壇發展,有著一份不同於其他音樂家的革命情感。九○年代,巴倫波因的指揮成就已受到普遍的肯定,與全球頂尖的柏林愛樂合作機會也日益頻繁,於是他與樂團邀請帕爾曼,錄製了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並且採用現場實況錄音方式發行。這是帕爾曼第二次錄製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洗煉穩重,成熟內斂,技藝精湛,行雲流水收放自如,當時不止留下錄音,同時還有影像紀錄,完整保存了這場難能可貴的世紀音樂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