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號

大一號 胡彥斌

2018-07-31 華語/流行音樂
胡彥斌2012 GROW之作 《大一號》 搖滾天生大一號,胡彥斌給你兩個選擇 選擇你喜歡的胡彥斌,還是去愛胡彥斌喜歡的自己 大一號 Grow (2012) 導演: 胡彥斌 編劇: 胡彥斌 主演: 胡彥斌 類型: 抒情 / 中國風 / 搖滾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中文 上映日期: 2012-10(中國大陸/臺灣地區) 片長: 48分鐘 又名: 大一號(台、港) 評價: 寫短評 寫樂評 加入豆列 分享到 大一號的音樂故事簡介 • • • • • • 2012年,出道十年的音樂人Anson(胡彥斌)在自己三十而立的生日慶祝之夜,回顧自己的音樂道路。擺在手邊的是兩份音樂小樣,一份是大家喜歡的他,一份是他喜歡的他。他在第二份小樣上寫下了自己的新名字Tiger。 如果在十年前,也許這會變得很容易解決,出一輯卡帶,A Side是大家喜歡的他,B Side是他喜歡的自己。你可以從A Side開始聽這盤專輯,也可以從B Side開始聽這盤專輯,當然你可以一直聽一面不換面…… 如果是在五年前,也許這還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唱片市場依舊景氣。唱片公司可以順勢出兩張專輯,一張是Anson的,一張是Tiger的。 但在這個當下,已經開始的不可能放下,爬上心頭的念頭也不可能捨棄,如何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音樂創作的自由? © GROW 大一號的音樂圖片 • • • • • • 大一號的注釋詞典 • • • • • • 大一號(號) [dà yī hào] 大一號的號實際是一個繁體字,對於華語流行音樂界,這張專輯是一個號外,它的呈現方式出乎意料;對於胡彥斌,它好像是老虎的嘯聲,號+虎。 Tiger ['taiɡə] 十年前,香港的金牌經紀人PACO看中了胡彥斌,把他帶去香港發展,並給了他一個英文名字叫做Anson,這個名字就這樣用了10年。每個嬰兒出生前,名字早就由父母取好了,胡彥斌想給自己一個為自己名字做主的權力。胡彥斌身邊的朋友都叫他“老胡”,他也喜歡被朋友這樣親切地稱呼,2011年的北京個人演唱會就叫做“老虎叫”。對於音樂能力蓄勢待發的胡彥斌來說,選擇Tiger作為新的名字,更像他自己。 Grow [ɡrəu] 錯誤 [ɡraul] 正確 大一號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Grow的狀態,用自我的能量來孕育成長。Grow加一個L,就是Growl,咆哮、虎嘯。我們知道你認識Grow這個字,但希望你用Growl讀出這個音,因為當Tiger變成Grow樂隊主唱時,他的音樂就是這樣發聲的。 搖滾 [yáo gǔn] 搖滾是小情調的反義詞,搖滾不是高端的同義詞,搖滾不等於批判和憤怒。對於胡彥斌,搖滾就是愛與和平。 大一號的自我闡述 • • • • • • 做了十年音樂的我,知道怎麼樣玩音樂能讓自己玩得更HIGH,就像男人總是最瞭解自己該怎麼來才最爽! 當然我知道你喜歡什麼! 作為一個有十幾年經驗的專業音樂工作者,你必須要知道別人的需求吧,男人要經驗老道點好! 不信?那讓我來試一試,我們來打個賭: 如果公司老闆來找我,要增加公司業績,我就寫幾首灑狗血的口水歌,讓大家K一K。做商業化音樂,首首都送進KTV排行榜。今天我做得到,以後更不再話下。因為我知道你們喜歡什麼,有市場敏銳的觀察力和會寫命題作文這是必須的。 當然做什麼音樂還要看我當時心情如何? 我做了上半張的唱片,送給喜歡那個我的你們,這樣夠不夠? 那下半張專輯我留給自己吧: 如果我要裝清高,我就寫些你一耳朵聽不明白的,這叫文藝,並貼上僅供欣賞的標籤,當然我不會這麼做。 我願意的還是做最真實的自己,玩我喜歡的搖滾、電子。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不停地推翻自己、折騰自己,直到這首歌的每一秒讓我的心都跟著在跳! 我喜歡一個人創作,然後完成後和一堆人分享。往往在第一時間很多朋友和家人聽不到,因為誕生的時間多半在半夜。我最喜歡的監聽音響之一是我車上的喇叭,不管幾點,我都會開著我的車放著剛出爐的歌,在上海的高架或者北京的環線上游個車河,獨自一人享受這屬於我自己的音樂和這座城市的氣息。 當我最終把整張專輯完成時,我把你們喜歡的我,和我喜歡的我自己都放在你面前,我坦然了。 友情提示: 在你開始看以下文字時,請先戴上耳機或打開音響,然後你可以選擇從第一首開始播放,也可以直接從第7個Track直接進入另一個世界。準備好了麼,那開始吧==》 Original Grow 《在一起》和《搖滾天生大一號》是專輯裡音樂風格差距最大的兩首重要作品,在市場的取向上,一首是胡彥斌有史以來最容易被大家傳唱的一首輕快情歌,另一首是胡彥斌有史以來嘶吼出最大音量的搖滾開篇曲。 《在一起》速成胡式情歌傳唱第一名,輕鬆詼諧三字經送出攜手必唱曲 陶喆的《今天你要嫁給我》對於現時社會的很多剩男剩女來說未免有點遠水不及近渴。觀察這個族群的綜合症狀,就是永遠在等待,一直在選擇,信奉下一個會是更好的。 永遠追求最好的,而不是最適合的,但實際上在一起的兩個人往往就是最適合的。否則又怎麼稱之為緣分?胡彥斌的這一首《在一起》要傳遞的意涵和歌曲的副歌部分一樣簡單,只有三個字“在一起”,一直反復的愛情速配三字經也是“在一起”,每一班經過你面前的列車都開往春天。 我們常常被問及會選擇怎麼的另一半,其實這樣也就局限了很多愛情的可能。胡彥斌本人雖然目前尚未找到在一起的物件,但他在30歲生日之際公開地通過百合網來公開進行實名制徵婚,打破條條框框,才有將愛的可能性擴展到最大。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愛情也不是1+1=2,而是0.5+0.5=1,每個人都要割捨掉自己身上不適合對方的那一部分,然後把兩個人變成一個完整的1。 經過吳慶隆老師的編曲,這首輕鬆詼諧外加簡單直述的歌曲讓所有聽者第一時間就會開口會唱,顛覆了胡彥斌K歌殺手的稱號,也必將成為他的歌曲中最易學唱的歷史排行第一! 《搖滾天生大一號》大一號開篇,吉他刷爆,老虎嘶吼,給你搖滾志向新指標 很多專輯會以一首Intro來作為開端,而這張專輯卻以一首Interlude來轉折。一個吉他手提著吉他走進一個最能釋放他自我的空間裡,將音響調到最大,把吉他刷到整個世界放佛隨之爆炸。 以如此衝突的聽感體驗來揭開下半張專輯的面目—原來胡彥斌的搖滾世界,天生就大了一號。在吉他的growl中,作為一個搖滾樂隊Grow的主唱,胡彥斌grow up了。 胡彥斌總是說音樂不是征服,是分享,當他在此時此刻所有情緒需要用這樣的音樂形態釋放出來,用這樣的音樂形態跟你一起分享時,刷吉他是最好的方式。 不是玩搖滾,在智力上就高人一等;不是玩小文藝就躲進了不能批評的碉堡。任何的音樂都是在創作一種情境,讓你跟隨著進入。 愛與和平讓我們自豪,該給這個世界一個微笑,這就是胡彥斌的搖滾精神。胡彥斌的搖滾音樂裡沒有一絲一點的悲傷,只有理想與信念。 想明白了再去做任何事情,就不會悲傷了,玩搖滾的就是音量大一點,理想志向大一點,充滿了自信。胡彥斌希望大家做任何事都有這樣的自信:是你看不到,不是我做不到,別忘記原來的目標,我站在前方做你的路標。 Original Grow 《愛情是怎麼了》和《劫後餘生》是專輯的一波雙主打,分別從女性和男性的角度去解析愛情面臨的困惑和堅持,兩首截然不同風格的情歌揭開了《大一號》專輯在音樂上完全不同的走向。 《愛情是怎麼了》珍藏三年:一首沒有寄送出去的信! 專輯首波抒情主打“愛情是怎麼了”是一首關於她眼中的他的情歌。胡彥斌用女性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檢視愛情中女人的困擾和迷思。 胡彥斌這首歌是一封許久以前就要寄出的信,一首寫給曾經為愛受傷的她,借歌裡她的口,說出“這個世界是不是女人要比男人可靠的多”這樣自責的話語。 也許是因為我們遇到過太多的愛情,也許是選擇太多,也許是看得太多,也許是期待得太多。往往身處事中,那個第一人稱的你,視線的焦點總是模糊的,看得清楚對面的那個你,卻看不清這份愛情的面孔。 專輯收歌時,意外在胡彥斌的電腦裡發現這首寫完但卻沒有想要送出的歌。也許凝視愛情的女人是失焦的,回眸自己過往感情的男人也遲遲不能著手.新加坡著名編曲人吳慶隆老師為了編配好這首胡彥斌的瀝心之作,也是盡施其所長,用鋼琴、吉他和絃樂密密鋪墊出整首歌曲的氛圍,最後交出的版本讓胡彥斌直接就進入了他當時寫作的狀態,將這首珍藏三年未曾寄送出去的歌終於化成了作品。 《劫後餘生》:如果兩個相愛的人遇上是一種在劫難逃,當他們經過種種後依靠在一起又是否算劫後餘生? 吉他可以表現灑脫,鋼琴卻相對較難;鋼琴人人都愛,吉他卻不是誰都能夠捧得起來。換一種樂器來寫歌,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作品風格。你們都愛那個唱男人歌的他,但唱男人歌的他心裡有一首搖滾情歌。 除了創作的樂器,寫作的態度更是作品的依託。“劫後餘生”歌詞所展現的男人勇敢擔當愛情的態度,自然催生出更大能量等級的胡彥斌音樂表達。脫離小情小調的情歌描摹態度,“劫後餘生”卻是大筆揮灑,歌詞中不乏類似“那又怎樣”、“去吧這無妨”這樣男人味十足的態度呈現。有一種放手,不叫不愛,那是自信。有一種去吧,不叫不挽留,讓你看遍世界的精彩與複雜後,才知道我的好。專輯首波搖滾主打“劫後餘生”就是這樣一首與胡彥斌以往情歌作品截然不同的搖滾情歌: 灑脫有兩種,一種是忘了,不再掛懷;一種是放下,但依舊等待。等待是因為愛一個人像回故鄉,等待是因為不管有多動盪,我們還可以分享一萬次的日升月降。愛情浪子的故事,最後不一定是一個人流浪,兩個人騎著哈雷車的環遊世界,給你肩膀,讓你依靠,你會因為我哭得很漂亮。愛情浪子的荒唐最後也會因為對你的不改,而變得高尚,變成別在胸口愛的勳章。 Original Grow 《我以為》和《沉默的大多數》是專輯裡胡彥斌分別探索的另兩種唱法,一首類似七八十年代鄧麗君式的情歌和一首則是大小調並用的搖滾版王菲吟詠,分離與等待分別在甯財神的古典詞與文雅的現代詩裡有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讀。 《我以為》一首完全採用七十年代編曲方式寫就的鄧麗君式情歌 胡彥斌說這可能不是一首最適合他唱的歌曲,也許更適合於鄧麗君、蔡琴、費玉清去演唱。但詞作者甯財神更喜歡胡彥斌的聲音去演繹這樣一首淒婉的情歌。 這首的製作模擬了七八十年代的錄音場景,編曲採用最經典的instrument組合-弦樂、鋼琴、鼓和吉他,拋卻一切現在慣用的電聲樂器。在這種最傳統的編曲方式下,即使把所有樂器都抽離,只剩下鋼琴和胡彥斌的人聲,這首歌一樣可以成立。 這是一首中國式關於離愁別怨的情歌。如同一曲現代漢語版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這種分離之苦,真的需要離歌一曲來撫慰人心,在抹淚之時讓泛舟遠去的身影隨著樂句而漸出於視線之外。 甯財神從上一張《Who Cares》專輯起與胡彥斌開始合作,也憑藉《一萬光年》收穫了最佳作詞獎。而在他的新劇《龍門鏢局》的音樂製作,包含主題曲、片尾曲、插曲及片中音樂交付給胡彥斌,從電子、中國風到抒情,寫作劇本喜歡天馬行空的財神,配上在音樂上同樣自由馳騁的胡彥斌,才能玩出有趣的火花。 《沉默的大多數》:為讚美傷口的貝殼歌唱,為擅於等候的煤炭獻歌,為所有沉默的大多數數盡他們的風流 做任何事,做到第十個年頭都可以驕傲地自問,這算不算是一種堅持?堅持做音樂十年的胡彥斌用一首《沉默的大多數》道盡了理想與現實爭執不休時,這種堅持的來之不易。 人總難免收到各種傷害,沉默不代表只是對傷口自我舔舐。如同貝殼,她讚美這傷口,因為有了傷口,貝殼最終才會收穫珍珠。 在這世界裡,最閃耀的就是持之以恆。那煤炭等候成鑽石的光芒,讓一切浮華都黯然失色。心無旁騖的純潔讓最凡俗的信念也變成最晶瑩剔透。 有信念的沉默也是一種成就,有堅持的等待會變成一種綻放。因為那小小小小的追求與變化在你不經意處蘊蓄著她自己的能量。 用一種頻繁真假聲轉換、大小調轉換的方式來做一首搖滾歌曲,也是一種新的嘗試,以至於有人說這是王菲版的搖滾歌曲。如同快樂與痛苦的長相廝守,如同理想與現實的爭執不休,一種是朋友還是敵手的疑問,不經意間其實已經做了解答。 第一次和作詞人文雅合作,胡彥斌就採用了她三首詞作,從《劫後餘生》的灑脫,到《沉默的大多數》的雋永,今年度的最佳作詞人將更難抉擇。 Original Grow 《江湖再見》和《三十而立》是專輯裡胡彥斌則分別成為了兩個厲害人物,一個是江湖夜雨中手持寶劍卻難斬情絲的獨行俠,一個是錄音室裡操控一切的音樂全才,試看雙面胡彥斌如何在音樂世界裡飛簷走壁、探囊取物。 《江湖再見》超越《紅顏》成為胡式中國風再高峰,馳騁江湖,情絲難斷 《江湖再見》是胡彥斌曲庫裡必備的典型的中國風歌曲,也是甯財神新劇《龍門鏢局》片尾曲,一首盪氣迴腸的武俠情歌。 喜歡胡彥斌的歌迷中喜歡他情歌的,和中國風的完全持平。不管是《紅顏》、《訣別詩》、《瀟湘雨》、《月光》、《葬英雄》,還是上一張專輯更趨搖滾風格的《鴻門宴》、《不是猛龍不過江》,首首必中。 武俠片,老百姓喜歡的是刀光劍影,胡彥斌《江湖再見》音樂一起,笛子、二胡、琵琶、古箏、電吉他,所有的樂器如各色兵器揮灑而開,讓人大呼過癮。 但如同幾乎每一本武俠經典都是在寫愛情,《江湖再見》裡也將“走過千山萬水,只想再見你一面”的兒女情長娓娓道出,同時許下“梔子花開的時節,讓我們江湖再見”的錚錚諾言 《三十而立》,胡彥斌挑戰全能音樂人,包辦關於創作、製作的一切,送上三十歲生日大禮給自己 而立之年的胡彥斌對人生、對自己的音樂有了更多的感悟。三十歲以前人生是在學做加法,努力堆砌各種所需;三十歲開始,人生應該學會做減法,過濾掉冗餘,收穫的是觀點的透徹和感悟的直接。《三十而立》融合了搖滾的力量與坦率,RAP的敘述承載力,還有電子的色彩韻律。 在三十歲的生日之際,胡彥斌也希望在音樂上給自己一個全新的挑戰:去完成一首完全屬於自己的作品,作為送給他最好的一份禮物。演唱、詞、曲、編曲、製作、伴唱、錄音、混音,甚至錄音棚歸屬都只有一個名字,叫做胡彥斌。 成業成家是胡彥斌對人生除了音樂之外的第二個重要目標。只是出道太早的胡彥斌,在事業的道路上一路順暢綠燈,在感情上卻依舊亮著紅燈。每次寫歌可以很順利,但愛情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緣分總是在捉弄人。三十而立的胡彥斌到底何時愛情順遂,我們拭目以待。 《心的未來》和《大夢想家》是上下半張專輯裡兩首收尾之作,胡彥斌請海雷和文雅兩位詞作者,分別用最清晰的語句寫下了他們心裡的信念、愛、夢想。 不管採用任何的音樂表達形式,胡彥斌都希望心可以裝下未來,心可以充滿夢想,這才是真正的“大一號”,因為我們的理想大一號、我們的信念大一號、我們的音樂大一號,在這個人們都說該步步往上爬的時代,偏偏有一個人說夢想要狠狠往裡紮,如果不想被世界輕易馴化,你就是自己的偉大夢想家。 大一號的幕後花絮 • • • • • • 關於錄音 這次搖滾的部分除了胡彥斌個人一手包辦送給自己的三十歲生日禮物《三十而立》外,其它歌曲都是用Live Band的方式來完成,而且只有吉他、貝斯和鼓這三大件。對於現時的音樂來說,總是繁複的疊加音色,做加法很容易,做減法則不輕鬆。為了錄鼓,就分別尋找了四個錄音師來比較方案。在前期就保證收音的效果,錄音師Jovi用在test的部分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吉他、貝斯都是音箱收音,以確保“搖滾天生大一號”。而抒情的部分,幾乎大部分歌曲都加入了大編制的弦樂,在這個時代,只能說胡彥斌做音樂不惜成本。 胡彥斌在音樂創作上實際上也是一個技術派,對錄音師總是要求到最細節,把所有對錄音師的要求都用量化指標提出。錄音室的部分從北京到上海,也把中國最牛的錄音棚都錄了一遍。 而唱法上的改變,讓整張專輯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呈現。所以曲序變得非常重要,上半張與下半張,就是用interlude來區格出清新的胡彥斌和嘶吼的GROW大一號樂隊。 關於造型、設計 “大一號”的造型屬於胡彥斌本人的一次重大突破,音樂從抒情轉到搖滾,造型自然也必須有所撐托。大一號的特制服也是體現了“搖滾天生大一號”的精神,如果志向要大一些、音量要大一些,那服裝也應該大一些。大一號的特制服其實取材于英倫西服的款式,但在size上放大了很多,另在胸、肩、背、臂、肘、膝都添加襯墊來把立體感做出來。 每一套大一號特制服都要用掉超過100片的襯墊,需要超過十天的工期。關鍵是穿上這套特制服還要在舞臺上運動自如,胡彥斌更為整支GROW樂隊定制了大一號服裝,並特意考慮到吉他手、貝斯手、鼓手的不懂動作習慣進行調整,以確保舞臺造型的整體感同時,兼具表演的靈活性。 而專輯設計延續了上一張《Who Cares》的黑膠唱片size,沿用這個規格也是表達了他對音樂創作的尊重,希望哪怕在數位音樂時代,大家對音樂的態度還是會跟黑膠時代一致。而內地與臺灣版都用了金色的封套,內地版用專色金印刷,臺灣版用金箔紙印刷,都是超長工期的印刷工藝,但為了達到最好的印刷效果,胡彥斌選擇了可以等待,但一定要做好,讓歌迷物超所值的態度。 而在專輯封面設計上,設計師也拋開了傳統的設計思維,用胡彥斌的身體、書法的一字與繁體的號做了一個疊加式的專輯名稱設計方案。在閱讀感上更有深一層的意涵: 胡彥斌抬頭嘶吼,與背後書法的“一”渾然成為一個“大”字,而“一”又揮灑成為他身旁的一對翅膀,讓化身GROW樂隊主唱的胡彥斌“如虎添翼”。而號字則暗合了虎嘯的意思。 這次專輯設計除了用人像結合字體做出特有的專輯名稱表述,還為GROW樂隊特別設計了虎頭Logo,由西班牙插畫藝術家安東尼奧特別繪製, 整張《大一號》專輯從音樂創作、錄音製作、造型設計、產品包裝各個方面都展現了胡彥斌不同於尋常人的堅持,所以他才會說:當我最終把整張專輯完成時,我把你們喜歡的我,和我喜歡的我自己都放在你面前,我坦然了。 看更多

歌曲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歌手的其他專輯看全部

相似歌手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