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of Fate

Year of Fate 傻子與白痴

2021-10-28 華語/流行音樂
有些作品有堅如磐石的定力<br />那些外來的闡釋<br />絞盡腦汁的點綴<br />千方百計的引導<br />都無法改變它們本身 哪怕一點點<br /><br />它們獨有的氣息渾然天成<br />似乎從頭到尾 由內至外<br />都寫著一切就該如此<br />自然而然 堅實如常<br /><br />如同專輯名稱《Year of Fate》<br />第二次到來的本命年<br />始終實實在在的日子<br />和一貫講不穿的命運<br />浸透人類忙忙碌碌 愛來愛去的<br />大小事物<br /><br />2017年,他關注了六、七個樂團,具體是因為樂團名還是主唱的樣子,抑或哪一首印象深刻的歌,他不記得了,反正在音樂串流平臺和社交媒體上的「關注」,也就是那麼輕輕一點按鍵的事情,毫不費力,自然有很大機率不太入心。接下來的日子裡,那無處不在的演算法及時地為他抓取了這些樂團的所有社交媒體動態,一分不差地推送了他們的新單曲新專輯。他聽了,看了,覺得音樂不錯,人也有趣,就開始偶爾在社交媒體上留言互動。<br /><br />換的新工作讓他忙成狗,內捲成毛線團,可在日復一日的縫隙,他還是以相當程度的熱情去非難他愛的樂團不營業,催著要他們的自拍,追討新歌,期待能有新的演出。這一系列動作變得相當熟練自然,很快成了他堅如磐石的日常習慣,於是習慣成自然,自然就是美。<br /><br />這些堅如磐石、個人而自在的日常,和某些一樣堅如磐石、自然而然的作品一起,帶著些亂七八糟可愛開懷的閒聊打屁大笑,輕而易舉地接納了同樣自然而然的意外和偶然,支持著生命在不同場域裡千變萬化地生長。<br /><br />最近他一定已經曉得那個關注了四年的樂團要發新的錄音室專輯,開啟新的巡演。<br /><br />是的,傻子與白癡寫於他們24歲本命年的作品,新專輯《Year of Fate》,將於2021年10月28號正式上線。<br /><br />傻子與白癡2021年全新錄音室專輯 《Year of Fate》<br />在生活流裡緩緩沉潛 於自然中趨向而然<br />透視存在於對話中的人 延展出持續發問的愛<br /><br />一切從關於專輯名稱的爭論開始<br /><br />是爭論,沒錯。<br /><br />本想用更輕鬆更平和的「討論」一筆帶過,但負責任地、準確地講是「爭論」。爭論雙方彼此說服、你來我往所花費的時間精力,絕對值得花篇幅來說說。2021年,傻子與白癡的新專輯名稱《Year of Fate》,是經過多輪對「標題不夠catchy」、「標題稍嫌平常」等意見的征服後,才贏得的一個小小勝利,而成就這個勝利的關鍵是一個問題的提出:<br />「平平常常一點哪裡不好?」<br /><br />當我們談論這張唱片時,其實同時也在談論萬能的臥推動作、蓄鬍的可能、猛男和油炸食物、人需要為什麼而聊天、那些純粹的面向、愛是種什麼東西、臭豆腐的種類……諸如此類,基本上,我們正在充分而自在地談論,難以標題化的生活和生活的無從歸納。<br /><br />所以反而這個平平常常的標題,才顯得足夠自然,足夠寬敞,足夠友好。<br /><br />專輯誕生全過程實力演繹:本該如此,自然而然<br />「本該如此的自然而然」的氣質貫穿了傻子與白痴的整張專輯,從詞、曲、編曲、製作到視覺,甚至延伸到表達的方式。每個環節都自然而然地成為上一個環節的結果,同時又推論出下一個步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這些旋律,配上最適合這些旋律特質的英文歌詞,也就順理成章自然而然,與極具張力的主唱vocal完美配合,然後便是命中註定般的編曲、同步錄音、混音、母帶後期的一連串一氣呵成的聽覺面貌,再來當然就是,風格明確,同樣奠基在「自然而然」的視覺呈現。<br /><br />要短語就好<br />傻子與白痴對專輯名稱的執著,透過對「短語」的堅持,實踐了無損的展現。可能是創作者的直覺,讓他們天然地選擇了詞語(短語)而不是句子。理由大概可以概括為,句子多少有點狡猾。當詞語單獨出現,沒有句子給予的位置、失去句子加諸的主語,便成了一個個獨立又中性的存在,攪動大腦和心臟的能力微乎其微。句子不同,它的厲害在於,它悄無聲息地植入了邏輯、編寫了因果、確定了施受關係,在人們還沒好好想清楚之前,就來到眼前,擠壓了思考空間。<br /><br />基於同樣的原因,傻子與白痴這張新專輯的歌詞,也盡量以中性自然的方式,物化了「愛、自然、人」這些概念,用他們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極具思辨色彩的提問進行探究,如同上一張專輯《夜長夢少》,依然不指向結論、答案,但在《Year of Fate》裡,甚至連原來嘗試解釋的企圖都被稀釋了。新專輯的傻子與白痴清楚地察覺了「存在於對話中的人」和「持續提出問題的愛」這兩種無需闡釋也無從闡釋的自然自在。<br /><br />Year of Fate,簡單些,平常點,要短語就好。<br /><br />萬無一失有時候也會無聊吧<br />因為決定用底片拍攝這張唱片的平面,所以拍攝現場陷入了一種聽不到flash燈閃聲,看不到monitor的景象。除了清楚知道整個計劃的攝影師、樂團成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外,沒有人知道到底在拍什麼,拍出來的片子會如何。底片、自然光線、種類複雜的拍攝物體,讓攝影充滿不可知的色彩。<br /><br />關於底片和數位的種種已經聽過很多,傻子與白痴這張唱片的封面,之所以選擇用底片拍攝,除了底片質感迷人,更大程度上是對完美掌控的那種萬無一失的創作方式的一次逃離。因為底片的感光、自然光線本身的變化、沖洗過程的不可測,會一起造就一種自然而然的允許,允許一些意外、偶然、瑕疵、遺憾進來這張唱片的誕生階段,畢竟這些都是事物自然面貌的重要組成。當然也清楚知道,在打開那扇門的同時,驚喜、超越也會隨之而來。<br /><br />他們如此不同 他們卻在一起<br />拼貼是新專輯的另一個視覺關鍵字。作為一種在當代被不斷提及的藝術觀念和被大量使用的藝術技法,拼貼本身大家都早已司空見慣,但對於這張專輯來講,拼貼就像是一條完全由內容特質決定好了的、必經的表達之路。<br /><br />《Year of Fate》裡的一切,都來自難以歸類、難以標籤、難以概括的生活本身,他們自然而然地在2020到2021年間進入傻子與白痴的生活場域,被捕捉到,被寫、唱、表達出來。他們本身可能擁有迥異的信念、附著難以調和的色彩、藏有全然不同的聲音,但有一個容器,以一張唱片的形態,讓這些不同的存在,相安無事地共存共生了。拼貼以無拘無束自然而然的方式,讓如此不同的他們繼續不同,產生對話和交互,還能安然相處。<br /><br />如果一定要用類型來形容 那就是根源(Roots)音樂<br />分類、標籤通常非常有助於人們迅速認識事物,但也只是通常。還是有些例外,當分類、標籤本身還需要再被二次解釋,比如音樂類型裡的根源音樂(Roots)。《Year of Fate》的音樂如果一定要用類型來形容,最接近的就是這種需要被再度解釋的音樂類「Roots Music」。<br /><br />傻子與白癡在經過相對充分的前製作期準備,帶著初具形貌的blueprint性質的demo來到北京,找到在音樂審美、聽覺趣味上相當契合的製作人陸希文合作,用同步錄音的方式,實現了這張唱片的音樂製作。除個別曲目外,整張唱片從器樂編制、編曲、音色選用、律動呈現等都非常接近通常說的「根源音樂」,傳統的吉他、貝斯、鼓的編制、偏復古的音色、vintage的音響設計、帶有典型blues、soul色彩的節奏、恣意的即興演奏等等。但畢竟「把音樂分類」這件事情本身並不那麼全能,而且「用文字來傳達接收音樂」這件事本身也不太靠得住吧。<br /><br />所以就先聽吧!<br /><br />【愛的萬物論】<br />溫柔節制的人聲隨手自如地畫了幾筆輕巧卻莫測弦樂線條,整張專輯在3/4拍愜意的律動裡緩緩展開,如同《Year of Fate》開的一扇窗,留給那些打定主意要好好生活的人2分10秒的時間張望、決定,是不是要進來聽聽看看。<br /> <br />【Pinky Sunset】<br />一定有一種準確的粉色,可以分秒不差地標記那不會再發生的極美好,也很模糊的瞬間,隨後將那種粉色藏進眼前的日落最好還有日出裡,只需要知道它一直在,在每個暗夜與天光的相互交替之間,或一些6/8拍的律動裡,那種粉色都在。<br /> <br />【OY】<br />以最後一次的方式,用力問,用力唱,於是人生的大背板震動了幾下。然後發現,人們還在問,還在唱,甚至更用力……自然,在歡呼雀躍盡興恣意的大笑和嬉戲裡,那種人生的震動微不足道。<br /> <br />【Stinky Tofu】<br />從吉他到貝斯到鼓,堅決徹底的vintage色彩佈滿整首歌的角落,再加上主唱張力十足的vocal表現,確鑿地證明了有些電流聲,有些riff,有些噪音可以穿透幾十年的時間之牆,在今天仍然勁道十足。<br /> <br />【Hurry up, Eric You Fool!】<br />整張唱片裡自由人一般的存在,從demo形態到最終發表版本,反覆修改。極大的結構創作空間,豐沛的情緒色彩,使得這首歌成了整張專輯最佳的段落實驗、即興演奏的容器。<br /> <br />【第一支舞】<br />翻唱自葉佳修創作的於1986年發表的歌曲,2021年經由傻子與白痴重新編曲製作演繹。《第一支舞》的青澀誠懇連同伸出手的溫柔邀請,在全新的音樂表達裡又一次得到延續。寬廣綿延的時間來自過去流經當下去往未來,在時空跨越中復古,於6/8拍的舞曲裡漫步,我們相信了,有些美好能被溫柔邀請自動開啟。<br /> <br />【At The Heart of Everything】<br />安靜回歸acoustic的opening,完美營造抒情意味的深情語境。主唱極具情緒感染力的vocal中,逐步加入電聲樂器,層層推進直到那表情色彩奇異的小提琴(因為這張唱片的錄製需要光良才又重新解鎖小提琴演奏技能)出現,慢慢又回到靜謐氛圍裡,以近乎泛音的狀態迎接ending,淋漓盡致地再現了一個從發生到蒼鬱而後歸於平靜的萬物自然演變的過程,並且給出了幾乎總括整張唱片的思考:But about love,I guess best way to answer is to question(關於愛,也許提問就是最好的回答)。 看更多

歌曲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