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未了

冬 未了 蘇打綠

2015-11-04 華語/流行音樂
蘇打綠sodagreen<br />日光 狂熱 故事 未了<br />用6年的時間走完韋瓦第計畫之<br />春 夏 秋 冬專輯<br />2015 年走過柏林<br />蘇打綠完成了 冬 未了專輯<br />2 CD + 1 Blu-ray Disc 超值精裝盤<br /><br />「這次的蘇打綠不只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br />「這次的蘇打綠完成了一場極致的交響夢」<br />由製作人林暐哲帶領下與德國60人的交響樂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音樂撞擊。<br />2015三月在東柏林的一個著名的音樂廳<br />舉辦了一場秘密的新專輯《冬 未了》首演<br />驚動了當地的樂壇與媒體, 其中柏林日報更大幅報導了這次的演出,盛讚蘇打綠音樂上的大膽創新與華麗展現!<br />蘇打綠的韋瓦第音樂計劃,從2009年台東的《春・日光》開始, 歷經倫敦的《夏/狂熱》,北京的《秋:故事》,一路上堅持以自己成長的節奏進行新的音樂嘗試,不受外面任何音樂潮流的影響,專心耕耘獨樹一格的音樂小宇宙,是華語樂壇上少有的極端份子。這個計劃的最終章,蘇打綠更是毫不留情的大爆發,一次交出3張作品。<br /><br />這是一場華人音樂最具衝擊的創舉<br />蘇打綠 完成交響夢 & Live 的挑戰 <br />有故事也有悲愴 有撫慰也有悵然 是終點也是循環<br /><br />這次的《冬 未了》我們來到了柏林,進行了一次不可能的任務。<br />在十週年巡迴開跑後沒多久,這張專輯就已經啓動,陸陸續續進行編曲,阿龔也不斷修整交響樂的編寫,來來往往的調整編曲將近半年多,阿龔終於帶著這些成果,在一起合作的柏林指揮建議下,先到布達佩斯進行了一次錄音。接著,是團員們不斷地再次修正,進行錄音。幾個月後,才終於確定了所有細節,然後開始進行一次一次地排練,而排練的最終大魔王,就是要來到柏林,與近六十人的交響樂團進行一次現場錄製。這堪稱是蘇打綠十年來最大的挑戰。<br />在布達佩斯錄音的時候,阿龔講了一句讓製作人暐哲非常難忘的話。雖然阿龔從小學習古典音樂出身,但交響樂的編曲是一門極為專業的學問,不是學古典音樂就理所當然會編曲,何況還是整個交響樂團。柏林來的指揮對於阿龔編寫的成果除了非常讚賞,更是不可置信,反覆問他:「為什麼你會?為什麼你沒學過卻會寫?」<br />阿龔回答他:「I listen, I imagine.」<br />我們在做音樂的這十年多,總是同時重視專輯與現場演出,專輯可以擁有現場無法反覆琢磨的細節,而現場可以聽見專輯難以呈現的情緒,在這次《冬 未了》中,我們都做了,先在錄音室裡琢磨細節,接著,要把這些細節直接用現場表現出來。<br />在柏林,我們演出了一場僅有百餘人的演出,進行全專輯十二首不間斷的現場錄製,這是我們一年來不斷調整細節的醞釀,一個月全力排練的挑戰。甚至團員、交響樂團、音樂製作人員與拍攝人員等工作團隊加起來,都比觀眾的人數還要多!這麼做的原因,為的就是想要在這張專輯誕生時,就讓大家看見這些歌「活著」的樣子。<br />在《韋瓦第計劃》的四張專輯,都有明確的主題,《春・日光》中,是對於生命、自然萬物的歌頌;《夏/狂熱》是人心初萌的黑暗吶喊;《秋:故事》是生活經歷的蕭瑟與豐收;而在《冬 未了》裡,講的是結束,卻也同時帶來開始,主題是循環。<br />這種循環,有好的,也有壞的。人的生命所要經歷的,總是會有死亡那一天,但同時,也總有源源不絕的生命誕生,結束,常常是開始,循環,是生生不息的。不斷重演的歷史、不同的事件,卻看見同樣的臉孔戴著不同的面具捲土重來。即便只是小到個人所要面對的問題,是不是同樣的處境也常常有如鬼打牆一般襲來,早上才溫熱了的心,晚上又涼了;昨天已經放下了、踏出去的情緒,今日卻又毀壞。<br />在身體與生命給你的邊界裡,有的人只能困住打轉,有些人卻能讓精神走向無垠,有的人會歸咎於命運,有些人卻試圖反抗。多多少少都因自身與世界的距離而感覺痛苦,而這樣個體的痛苦卻也常能變成集體的吶喊,一旦有人吶喊出你的心,痛苦得到了共鳴,是不是亦會轉為暖意。<br />這個主題的中心,就在專輯的標題歌曲〈未了〉之中,我們常困在自我洗腦的苦悶處境,孤單地認為無人可懂,也無人能解,卻難以看清自身的力量與美好。我們難以清算過去,難以計算未來,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是當下,此時此地。<br />恰好選在柏林,這帶出了德國在歷史上的沉重意象。但令人無解的是非顛倒、罪惡行徑,並不是在德國、在世界大戰才有的,多少濫用他人之名,借刀殺人扼殺智慧,讓思想變成暴力的;多少在最悲慘的歷史裡、怒吼的土地上,人命如螻蟻的;一直到我們即便是身處看似前進的時代,卻處處是令人費解的不公不義,多少不同的主義或歧視掐在不同人的脖子上;甚至不合理的殺戮被編織成課本上合理的教導,在不知不覺中,你從來沒想過自己正在被洗腦的過程中。〈對殺人狂指控〉與〈他舉起右手點名〉看似是討論歷史單一事件,但其實,那些一直存在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的恐怖事實從未結束,最恐怖的是,其恐怖很少被察覺。<br />〈痛快的哀艷〉中宣告無人能離開的鐘聲輪迴;〈我們不懂〉裡心靈浮沉的無邊浮游;〈博物館〉甜蜜想念的自困;〈下雨的夜晚〉眼見自困的人而給予陪伴;〈牆外的風景〉的不斷扣問與摸索;〈Must Keep Singing〉中歇斯底里的迴圈唯有繼續歌唱。<br />循環的概念持續,〈地平線〉終點也是起點,反反覆覆都回到原點;〈回車諾比的夢〉那靜止的空氣,是一次次撫平傷口的痂,才像回到空;〈Everyone〉給反覆掙扎的人給予無盡的愛,這三首像是循環中的喘息,輕撫動盪的心。十二首歌,都立意在各種不一樣的循環當中。<br />子夜過了,總有正午;冬天過了,總有春天。我們完成了《韋瓦第計劃》,下一步,等在後面的會是什麼呢?沒有標準答案,常是蘇打綠的答案;其實沒有答案,通常才是生命唯一的答案。 看更多

歌曲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鈴聲
答鈴
背景音樂

相似歌手看全部